沁阳市邘邰村和博爱县大新庄村因一场官司而延续500年的回汉情缘,在两村群众的精心呵护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沁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三抓三促”工作为抓手,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作为,擦亮“邘新社亲”品牌,讲好“邘新社亲”故事,发挥“邘新社亲”效应,唱响交往交流交融、共享共赢共荣的民族团结工作主旋律,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新突破。2018年、2019年沁阳市邘邰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一、抓党建促交往,铸牢“民族团结”之魂
强化党的领导是沁阳市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基层党建是推广“邘新社亲”经验的最优路径。“邘新”两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推动组织亲、党员亲、群众亲往深处走,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提格升级强堡垒。加强邘邰村党组织建设,将邘邰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坚持“把能人培养成干部、把干部培养成能人”,大力实施“领雁计划”,将邘邰村两委干部培育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行家里手。树立党员“先锋”旗帜,组织党员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与“一对一”帮扶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涌现出曹海波、陈光芒等一批党员示范带头的典型,形成了党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互学共鉴同成长。每逢春节、开斋节和庙会等重要节日,邘邰村和大新庄村都会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相互通报近期工作情况,相互交流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村务管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经验,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同提高、共成长。两村都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健全工作制度,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坚持利用党员干部会、群众大会、广播、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来,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扎根在了全村干部群众的心中。
示范带动扩影响。邘新两村村民“知礼重义、亲如兄弟,不分民族、不分老幼,喜乐共享、遇困相帮”的关系与传统,让他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沁阳市大力推广“邘新社亲”经验,将邘邰村打造成为党政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农村党员干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召开“邘新社亲”现场观摩会,组织全市民族村街(社区)到邘邰村参观学习,通过村级党组织密切沟通和协调交流,引导回汉群众和谐共处,带领各族群众之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受示范教育党员干部达13000余人次。沁阳市的9个民族村(街)同周边20多个汉族村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友好村协议;博爱大新庄村与周边36个行政村签订“睦邻友好村庄民族团结进步协议书”。
二、抓文化促交流,厚植“邘新社亲”之缘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文化交流是民族团结的纽带。邘邰村和大新庄村以文会友、以文增谊,着力推动文化亲、文艺亲、乡风文明亲往广处走,让“邘新社亲”情谊世代相传。
文化熏陶叙社亲情缘。从“友谊纪念碑”揭牌,到“民族大团结雕塑”树立,再到共同栽下象征社亲关系万古长青的友谊之树“白皮松”,邘邰村文化广场一次次见证了邘新两村的深情厚谊。邘邰村投资15万元建起了一条七十米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让党的民族政策、邘新社亲文化长久地展示在文化广场之上。每逢春节,邘新两村邀请本村的书画高手,共同为村民们免费书写春联;征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在两村进行“邘新社亲书画巡展”,为两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组织成立经典文化诵读会、《友情的力量》宣讲组,让群众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洗涤心灵、升华境界。2015年9月,“邘新社亲”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8月,邘邰村和大新庄村联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艺斗艳话乡音乡情。逢年过节,邘邰村的老虎队表演和大新庄村的武术表演是“邘新社亲”群众交流的重头戏,腾挪辗转、扣人心弦的演出让两村的社亲欢声雷动,扭秧歌、划旱船不分男女老幼扮靓上场,邘邰村自编自演的怀梆剧《友谊的见证》浓妆上演,各种民间文艺拉进了群众之间距离,增进了友情,民族团结的氛围浓厚。乡情醉人,节日回乡的大学生、外出务工村民被深深感染,情系桑梓、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邘邰村的孩子们将纽扣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民族团结“纽扣画”,昭君出塞、邘新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等一幅幅逼真的手工制作,让青少年在动脑动手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同时,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邘新两村小学结成了“友好学校”,500年社亲情缘,传承在少年手中,根植在心灵深处。
村规民约扬文明新风。邘新两村将民族团结“四项基本原则”写进《村规民约》。即,尊俗重义,至高无上不越界;友情至上,打破鼻脸是一家;相互帮助,不计得失铸友情;公平交易,亲兄弟要明算账。为避免铺张浪费,邘新两村非重大节日不搞大型活动,互访召开茶话会,共叙发展。邘邰村建家风家训馆,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民族团结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大力营造文明新风。近年来,邘邰村村民关系和谐,与周边村庄关系和睦,治安刑事案件连年下降,连续多年零上访。2020年3月,邘邰村荣获“焦作市文明村镇”称号。
三、抓发展促交融,勇添“乡村振兴”之翼
发展共享、合作共赢是“邘新”两村长期以来的坚守和追求。多年来,两村结合各自产业特色,不断加强交流合作,优势互补、融合共进,着力推动产业亲、就业亲、民生亲往实处走,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增收,带动村民乡邻就业创业,奋力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上携手前行。
守望相助中的交融。“邘新”两村经济合作上的互助共济由来已久。比如,邘邰村建造纸厂,大新庄派来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安装调试,还帮助解决销路问题;大新庄建企业,邘邰村低价提供生产设备;邘邰村的物流生意做到大新庄村;邘邰村鼓励大新庄村人来邘邰村投资餐饮,目前8家餐馆生意兴隆;在西万镇做生意的大新庄村回族村民更是数不胜数。
幸福生活中的喜悦。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投资1300万元,从省道238到邘邰村8公里的东西、南北双向入村道路、邘邰村2.3公里的南北大街、1.7公里的东西大街全线“白改黑”,并在道路两侧以党建、乡村振兴为内容进行绿化、美化,为邘邰村发展铺就了“幸福路”,让博爱县大新庄的老社亲们“走亲戚”更舒心、更方便,让邘邰村的发展根基更加坚实。投资5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集中治理,天然气进入村民庭院,健身设施和场所功能齐备,生活垃圾专业公司集中收运,村内道路环卫工人清扫保洁,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秋月纸业落地邘邰,汽车运输更加便捷,乡村旅游方兴未艾,餐饮服务红红火火……宜居宜业的靓丽邘邰村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大新庄的老社亲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共赢未来中的展望。邘新两村共同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基金”,结合本村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谋划了一批项目带动老社亲们共同致富。比如,拟建“邘新社亲”展馆,将两个村民族团结的见证资料、图片、照片和物品进行展览;依托“邘国古城”遗址、“于姓”根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拟建一座民族团结超市,由大新庄村民经营,部分收益纳入基金,对两村困难群众进行帮扶。致富的蓝图已绘就,邘新两村正在积极推动落实落地,努力谱写“邘新社亲”团结奋斗新篇章。
来源:沁阳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