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扛稳政治责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增强文化认同、探索互嵌式发展、用足用活政策等方面有开有感有效,出新出力出彩,激励各族群众凝聚共识、奋勇争先,全力推动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庆祝建国75周年为契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一是掀起学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热潮。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后,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感悟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就民族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明确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我市已命名的16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引领,持续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进一步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共得实惠、共享成果中增进团结。要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完善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确保我市民族领域和谐稳定。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团结全市各族人民在加快推进我市“三城建设”中,共同谱写现代化漯河建设新篇章。
二是加强党政策干部教育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第一议题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市委党校春秋两季县级班、中青班、科级班开设相关课程。今年以来,共开设课程7场次,市、县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党务干部等受培训干部750余人,持续提高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思想意识和理论水平。
三是社会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串联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食品节、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在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乡村等积极开展升国旗、唱红歌、书画展览、观红色电影、专题培训、文艺下乡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持续强化“五个认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同庆祝建国75周年活动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公民意识。
二、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为抓手,在全市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注重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各县区、乡镇组织集中宣传60余场次,发挥根在中原、漯河网等网站和漯河统战、“临颍融媒”等微信公众号新媒体作用,积极推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信息100余篇。以新媒体讲好优秀代表、模范人物、民族团结好故事。组织千架无人机在沙澧河景区上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灯光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在中华文明传承中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通过对贾湖文化讲解将铸牢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交融故事娓娓道来,让前来游览的各族游客看得深入、听得深入、认同深入。今年8月举办了十大文旅品牌活动之“贾湖笛韵九千年”----河南民族吹管乐艺术交流展演,聚集省内外众多优秀民族吹管乐艺术家,他们以其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展现出了民族吹管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悠悠九千年贾湖笛韵中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许慎文化园里进行《字圣千秋》节目演出、珍贵文物展览,展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营造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三是在红色基因传承中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宗教界人士等到中州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贾湖文化遗址、民族英雄陈星聚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中原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重温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史,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讲好红色故事,增强党员干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牢各族群众、信教群众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梦、繁荣发展梦理想信念,切实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实践。
三、深入互嵌式发展,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上相互融入。针对我市少数民族人口3.92万人的现状,近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各项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以城乡社区(村)为单元,推进民族工作融入社区(村)日常事务管理,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大与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走访联系,帮助解决来漯困难群体的务工经商、求学就业、安居定居等问题,做好在漯新疆籍务工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使用宣传。在舞阳县经营新疆营养馕饼烤包子店多年的库尔班夫妇,由先前的语言不通到如今已经能够熟练和当地沟通交流,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今年上半年经过当地政府多方协调,将其女儿热米拉也转学到舞阳县牛市口小学,目前一家人与漯河人共居共学共事,幸福美满。截止目前,我市没有一个特定的、单一的民族聚居社区、楼院,各族群众比邻而居,生活融洽,在共居共学共事中,其乐融融。
二是共度传统节日,内涵上相互融入。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为抓手,组织各族群众共度佳节、共叙情怀、共享传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广度和深度扩展。通过乡镇、街道“民族团结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作用,积极帮扶困难老人、贫困家庭,体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一家亲的情怀。在“同心圆·共发展”、“一对一”民族聚居村结对帮扶等活动中,使各族群众在传统节日里互相走动、互相联谊,亲上加亲胜似一家人,在“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中,共同体会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荣耀。源汇区组织开展“品百家盛宴、促邻里团结”、召陵区组织的“食全食美”亲子乐中秋、临颍县繁城回族镇组织的“同心同向 共话端午”、舞阳县组织的“手拉手、一家亲”等主题联谊活动,增进了社区群众间感情交流,促进了各族群众的广泛交流、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是坚定理想信念,思想上相互融入。信教群众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虽然信仰上不同,但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与各族群众是一致的,共同拥有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此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重心下沉到宗教活动场所,突出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同心同向,凝聚共识。发挥宗教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群众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与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
一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持续加强对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全市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方向)项目项目为载体,先后投入了691万元,通过修建道路、建设冷库、建设蔬菜大棚、污水治理等,使各族群众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善居住环境中共得实惠、共享成果。增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真正做到经济效益与政治效益并重,“管肚子”与“管脑子”并重。
二是互帮互助,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全市以“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为抓手,将19个民族聚居村与29个周边村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友好发展互助协议,先后通过结对村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法治保障同权、公共服务同质、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舞阳县河北街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郾城区分别在淞江街道回马村、商桥镇胡庄村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广场,融党建文化、民族政策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及休闲娱乐为一体,深受各族群众欢迎。召陵区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将辖区“电力装备产业园”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园区”,承接电力装备企业74家,安排各族员工5000多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彰显民族工作“三个意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十三五期间,先后为全市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共申报贷款贴息635万元,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培育一批高质量发展企业,同时不断探索民族团结的新途径,引领民品企业享受政策的同时不忘发挥社会责任和作用,以实际行动落实民品企业的“三个意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维护祖国统一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全市4家民品企业与周边多个村庄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技能培训、产业扶持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了当地各民族农户的增收致富,通过举办企业员工运动会、企业文化展览、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民族知识讨论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教材,夯实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基础
一是聚焦干部队伍。统战、民宗工作部门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沙澧大讲堂等形式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努力在学好用好《概论》中走在前、作表率。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做好《概论》教材推广使用工作,向市委党校、市图书馆、高校及民族乡镇、少数民族聚居村等赠送《概论》教材200余册,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是聚焦阵地建设赋能。抓好网上阵地建设,在《漯河日报》、《根在中原》漯河站、漯河统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载体,广泛转发转载主流媒体关于概论教材的宣传报道,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蕴含的鲜明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激励各族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奋斗。发挥主阵地作用,在舞阳县贾湖遗址博物馆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召陵区召陵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社区“民族团结·红石榴”服务站等主阵地宣传推广《概论》,讲好漯河历史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呼应《概论》阐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增强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是聚焦课程建设。组织党校骨干力量研究设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将《概论》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内容,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必学内容,纳入统战、民宗干部初任培训和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夯实党员干部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理论基础。推动全市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把《概论》教学纳入思政课程,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等场景式、互动式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发挥《概论》铸魂育人功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心灵深处。
来源:漯河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