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唐河县委统战部发挥智慧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特色校企合作路径,构建起四种高效协同模式,为县域民营经济注入创新动能,成为产教融合的典范样本。
产业学院:构筑产教融合新高地
唐河县委统战部秉持 “共建、共享、共融” 理念,携手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及艾礼富电子等龙头企业,打造 “传感器产业学院”。依托企业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与高校科研优势,定制化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智能传感技术》等核心课程体系,并派驻博士服务团驻企攻关,累计解决传感器精度优化等技术难题 20 余项。学院年均输送智能装备制造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 300 余名,推动唐河传感器产业技术水平跻身国内第一方阵,显著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订单培养:精准滴灌技能人才池
针对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创新推行 “定向订单式” 培养机制。南商农牧、艾礼富电子等企业与中职院校共建 “南商农牧班”“感芯承艺班”等冠名班,参与《火电厂热力系统》等校本教材开发,学生实习期间享受企业专项补贴,实现 “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与河南耀皓电子合作开设的 “耀皓电子班”,聚焦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首批毕业生技术达标率 100%,企业人才适配周期缩短近40%,有效破解技能人才供需错配难题。
工学交替:锻造实战型人才矩阵
推行 “2+1”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唐河县中等职业学校与本地机械制造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围绕产业设专业,前两年夯实理论基础,第三年全流程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学生在风电叶片切割机器人研发项目中,通过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 “双师带徒”,将设备切割精度提升至 99.7%,累计获多项专利授权,很多毕业生留企成为技术骨干。该模式显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年均为企业输送实战型人才 500 余名,实现 “课堂 — 车间 — 岗位” 的无缝衔接。
科创协同:激活成果转化新引擎
搭建“双进双促”产学研对接平台,组织 200 余名企业家走进高校实验室,邀请百名专家入驻企业技术中心,促成 “AI 驱动生猪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防爆电气智能控制技术”等近30项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南阳理工学院在唐河设立的农牧装备产业研发中心,年度投入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攻克风电叶片切割机器人精准度控制等“卡脖子”技术,助力中通智能防爆电气等企业年产值突破上亿元,市场占有率跃居行业前列。校企共建的科创中心累计产出专利 150余项,推动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显著提升。
唐河县的实践证明,通过构建 “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既能为高校人才提供实践舞台,又能为企业注入创新活水,更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与技术双支撑。这一模式为县域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唐河样本”,正引领更多地区在产才协同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来源:唐河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