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县以“红绿古”三色资源为纽带,不断深化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引导青少年在追溯红色血脉中坚定历史自觉,在共传文化薪火中铸牢身份认同,在携手共建共享中厚植家国情怀。
一是以“红”铸魂,深化红色基因传承。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串联党内政治文化展馆,红色首府景区、箭厂河乡革命旧址群、红廉文化园、许世友将军故里“一展馆四基地”教育矩阵,组织港澳台青少年开展“听革命故事、唱红军歌曲、重走红军路”沉浸式体验,构建“课堂教学+情景教学+实践研学”三位一体红色教育体系,先后接待港澳台研学团队7次,100余人。
二是以“古”聚力,推进文化根脉联结。聚焦非遗技艺,引导港澳台青少年在技艺研习、文化共创中感悟中华文明精髓,开设“非遗72小时”短期课程,引导8位港澳台青少年与本地传承人结对,共同完成民俗刺绣、民歌采风、皮影人物雕刻等实操项目,通过大别山(新县)非遗大集等平台展示创作成果,在技艺传承中增强文化认同。
三是以“绿”赋能,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精选田铺大湾创客小镇、西河古村落等1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组织港澳台青少年实地考察传统村落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等项目,让其亲身感受大陆乡村振兴成果。创新“青年看发展”交流机制,邀请15名来访港澳台青年代表担任“乡村推介官”,用青年视角记录古村落活化利用、生态经济转型等生动实践,通过短视频、图文日志等新媒体形式展现乡村发展新貌。
来源:信阳市委统战部